© AWID
女性主義理想實踐
這些多 元的理念實現經驗蘊含再現了希望和力量。深植於多種生活思考與實踐的方式,向我們證 明有不一樣的可能:從我們日常生活和彼此之間的關係的日常表達到治理和正義的替代制 度。女性主義理念實現經驗抵制諸如父權制度、資本主義和白人至上的宰制權力制度。
以上皆為強而有力的主張,引導我們看到具備可能性的願景,並證明了女性主義組織是如 何在世界各地的運動和社群中開疆拓土,開闢通往正義的道路。
该杂志
三重殘:寶貝,讓我們聊聊性!
作者:娜仃妮・譚雅・ 拉耶蒙
歐拉竹莫可・「潔伊」・阿布杜拉(Olajumoke'Jay'Abdullahi)與凱姆・奧利弗(Kym Oliver)為革命型女性主義者,表現在許多方面,不只一種。這兩位好朋友自稱為「三重殘」,因為身為障黑人女性,她們面對了三重歧視。 (...)
艺术: 「盛開」提塔希,幸(Titash Sen)>
團結抗暴
作者:卡琳娜・歐康波
在墨西哥恰帕斯(Chiapas)的一方角落,女性及性異議份子共同籌畫行動。時值十二月,聖誕節假期剛過,但途經恰帕斯的我們心裡想的是另外一場慶典。(...)
< 艺术: 「攝影專案「東區謀殺」, 索尼雅•馬蒂高
女性割禮幸存者的故事
作者:瑪雲·賽菲
如果你在網路上搜尋「女陰殘割」(Female Genital Mutilation),或其英文縮寫FGM,維基百科條目旁會跳出一張圖片,是四張女性身體解剖素描圖。 (...)
艺术: 「夢」, 妮莎•蘇納爾 >
解放教會:讓聖經擺脫殖民陰影、支援西巴布亞省的女人
作者: 蘿德・萬寧博
「神呀,我們無甚價值,我們是有罪的一方,自從伊娃在伊甸園吃下蘋果之後。我們僅僅是種地瓜、照顧豬隻和生小孩的女人。 (...)
< 艺术: 「為黑人生命的獻祭」, 索卡莉•阿金
薑黃羅望子飲,愛與女人靱性的根源
作者:普里卡・沙拉斯瓦提
月經週期通常在27到30天不等,一個週期裡月經只持續約5-7天。經期期間體內的發炎灼熱導致疲倦、情緒起伏和抽搐等狀況之主因。 (...)
< 艺术: 「女性主義運動」, 「卡琳娜•圖卡利
艾絲梅拉達在網路上引發新風潮:社群媒體如何讓羅姆女人拿回在公眾視野中的一席之地
作者:艾美莉・赫伯特·蓬頓尼
還記得艾絲梅拉達嗎?法國文學巨擘維克多·雨果筆下的「吉普賽」女英雌、因迪士尼發行的「鐘樓怪人」而大受歡迎。在這部廣受喜愛的動畫中,艾絲梅拉達是個擁有深色肌膚、烏黑的秀髮與睫毛的女人 (...)
< 艺术: 「如果我們棕膚女人允許的話」, 納耶樂•所樂達德•歐托榮克斯•蒙戴•葛非藍
我們的鄰里、我們的網絡、我們的力量
作者:瑪塔・布拉薩・費南德茲
我想分享實現的女性主義理想實踐是關於交織彼此之間的支援網絡。透過不同的方式在社交網絡上集結,我們共有的無助脆弱在此現身,並使讓我們所有人都變得更堅強。 (...)
艺术: 「共同療癒」, 烏帕莎納•阿葛瓦 >
「性工作就是工作」:迦納青年女性主義者實現女性主義理想之道
作者:法蒂瑪 B. 黛珀
2017年AWID的#PracticeSolidarity(#實踐團結精神)行動凸顯了青年女性主義者透過到場相挺、跨區域對話、與其他運動者並肩上街頭、不同社會運動合作等方式,來打造女性主義未來。 (...)
< 艺术: 「「讓它長吧!」, 古可拉•安度
讓隱形的女性主義理念實踐主流化
作者:普拉卡緹・辛格
2019年,我受英國廣播公司(BBC)之邀,在印度德里舉行的百人女性會議上進行演講,主題為「愛情、關係和家庭的未來」。坐在偌大的講廳裡的觀眾主要是年輕印度人,包括大學生、專業人士、運動人士等。 (...)
艺术: 「「天使夜裡也歡行」, 克洛伊•盧 >
女性主義者抗爭系列
從隱身到現身:一位香港出身、擁性別流動認同的健美選手宣言
作者:羅小風
九十七…!九十八…九十八號在哪裡?九十八號請回到隊伍裡來!…九十九!一百…!潮濕充滿汗味的、擁擠的後台裡,小姐毫不留情地要每個選手都排隊站好。 (...)
< 艺术: 「當他們看見我們」, 蓮•迪洛特索耶
看看我,看看安全空間
作者:茱蒂安涅・木戚黎
去年十月,我來到肯亞,開始了我迄今認為最重要的工作。從那時候開始,我在肯亞一直探索著安全空間對於青年女性公民參與的影響。儘管這個研究是以學術目的為主,但也有十分個人的因素在其中。 (...)
艺术: 「共同療癒」, 烏帕莎納•阿葛瓦 >
一個不開心的故事
作者: 蓋博瑞拉·雅絲特法妮雅‧里耶拉·若布列斯
朱莉安娜(Juliana),我好喜歡人家叫我朱莉安娜啊!這個名字充滿力量與存在感,有勁又熱血。老實說,我賦予了「朱莉安娜」的所有特質,大概只在我的腦海裡;我為了生存和抵抗,才編出這些特質。 (...)
< 艺术: Born Fighters, 伯瑞斯拉法•瑪黛特
在兩個世界之間:甘比亞女人的雙重意識
作者:哈蒂.賈投.卡莎瑪
甘比亞的曼丁哥族(Mandinka tribe)有個傳統,丈量母親用來背新生兒的第一條揹巾。 (...)
艺术: 「神聖妓女」, 琵亜•樂芙 >
迪耶烏拉與黑娃娃
作者:安娜・瑪莉亞・貝里給
橘園(Naranjo Batey)社區距離城市遙遠,但是四處都是奮發辛勤工作的人們。有個名叫迪耶烏拉(Dieula)的女孩住在這裡。雖然她的雙親總是稱讚她很漂亮,但迪耶烏拉不相信。 (...)
< 艺术: 「織夢的女人」, 黛安娜•瑪爾
少女時代的遊魂
作者:阿庫雅•安提維娃
擺在我面前的是一張模糊的老照片。照片裡,我全身白色,從繫在頭髮上的珍珠串珠到穿戴的耳環、再到鬆鬆環繞我纖腰的腰鍊; 長至腳踝的洋裝恰好停在繫緊了的白鞋與有摺邊的襪子上。 (...)
艺术: 「黑人文化」, 阿絲悌德•米蓮娜•岡賽雷斯•琴德羅 >